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{{word('consent_desc')}} {{word('read_more')}}
{{setting.description}}
{{ childProduct.title_translations | translateModel }}
{{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(childProduct.child_variation)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ProductName }} x {{ selectedChildProduct.quantity || 1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VariationName }}
閱讀也可以很療癒
近日跟曾為圖書館館長的文友聊天,說到「少年不識愁滋味」時,我們都相顧而輕嘆一聲,尤其大家都經歷為人父母,面對逐漸成長的兒女,說他們只管天真而不懂愁緒,我認同友人所說,一就是你根本不了解孩子,一就是你不曾用心去了解孩子。事實我們都年青過,孩子成長所面對的學業壓力、愛情挫敗、家庭失落,或簡單的如成長中對自我認同的困惑,難道我們不曾經歷和面對過?
儘管如此,要成為孩子最佳的傾聽者,為人父母絕對不易。就算你知道一大堆怎樣走出逆境的理論,也難免在過程中因為角色而不自覺成為說教者。莫說要帶孩子走出低谷、翻越困境,搞不好更添煩添亂,雖知道青春期少男少女自主初成,最抗拒傳統說教。至於朋輩好友或限於人生經驗,能指導人生的良師又可遇不可求,照這樣看來,似乎束手無策。
父母、師長,甚至朋友有時也未必是最佳的傾聽者,此時或者可以試試從閱讀中進行三步曲─「認同、釋放、建立」。
但事實並非如此,原來有一種力量可助走出困境,而它更是人類與生俱來,心理學家叫它做「提升挫折復原力」,要引發它,可以通過後天培養。怎培養?原來辦法是有,更看似你我他也懂─就是閱讀,一種可以很療癒的閱讀。
從故事中:認同、釋放、建立
文友跟我分享:「療癒閱讀出自圖書館學中一門新穎學科叫『書目療法』(Bibliotherapy),它是一種非醫學的輔助性治療,透過閱讀幫助受情緒困擾或心靈困頓的孩子,釋放負面情緒,引發正面能量,從中獲得撫慰和平靜。」
【療癒閱讀(Bibliotherapy)一詞由希臘文Biblio(圖書)和Therapia(療法)組成,又稱書目療癒、療癒閱讀、閱讀療法、讀書治療。】
我好奇實際是如何操作?文友說:「只需引介合適的書給孩子,讓他在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倒影,透過伴隨角色所經歷產生認同,在閱讀中不自覺釋放壓抑已久的情緒,令煩惱煙消雲散之際,更從書中學習到新知識建立正面的人生觀。」
文友見我聽得皺眉,他舉例:「其實療癒閱讀在外國已相當成熟,例如當一個家庭將會搬家、或者小孩子需要轉學校時,父母都會到社區圖書館洽詢館員,請他們推薦一些相似處境的故事圖書,讓小孩透過閱讀獲得同理並習得應變之道。」
我明白。「要訣在於選擇合適的書推介給孩子自悟,比喋喋不休更好。」
香港的療癒閱讀選書
文友點點頭,續說:「如果孩子可以在閱讀過程中除主動思考,更記錄自己的感受,對進一步的領悟和反思都更好。坊間其實不乏這類翻譯圖書,例如書寫成長中感到迷惘和孤單的法國小說《小王子》、述說壓抑自我而感到不快樂的日本小說《解憂雜貨店》。不過可惜的是……」
「可惜甚麼?」
文友搖搖頭。「雖然歐美公共圖書館在二十世紀中葉已陸續推出『書目療法』服務,東南亞一些地區也在2006 年開始,但香港遺撼一直連起步也談不上。」
我未及說話,文友似心領神會,笑稱:「凡事也有轉機,雖然近年香港青少年文學出版不多,但我知道有一部作品恰好擁有成為『療癒閱讀』的一切條件。書名是《在塘福村等你》,作者是車人。」
「可以介紹一下它嗎?」
「樂意之至。」
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
《在塘福村等你》車人
在充滿綠意和美景的大嶼山塘福村,一位因家庭變故而被迫離開城市的少女,來到了塘福村展開新的生活,她認識了新朋友之餘,更與大自然及小昆蟲建立了深厚的聯繫,成為她孤獨時刻的伴侶,給予她力量和啟示,讓她走出抑壓已久的陰霾。純樸的友誼更令她重新找到自己的價值和意義。
就讓這本書成為你的心靈療癒良方,與主人公一起成長、探索和體驗生命中的美好。
2020 © 明報教育出版有限公司 聰明館